

11月6日,普陀区与德勤中国在进博会上联合发布《2025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外商投资环境白皮书》(以下简称“白皮书”),系统阐述沿沪宁“八市一区”协同创新格局与外商投资机遇,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白皮书指出,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以沪宁高速为轴,串联上海及南京、无锡、常州、苏州、南通、扬州、镇江、泰州,形成覆盖全国0.57%面积、贡献超10%全国GDP的产业创新高地。2024年武宁创新共同体协同创新大会的举行,标志着由南京、无锡、常州、苏州、南通、镇江与普陀区组成的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协同工作机制正式启动。随着泰州、扬州的先后加入,“八市一区”协同创新格局正式形成。
加快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被写入今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,明确将其列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任务。区域内汇聚南京紫金山实验室、无锡太湖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,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.64万家,占全国16%。白皮书介绍,沪宁沿线城市已建立“基础研究-技术研发-成果转化”全链条创新体系,例如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在太仓设立中试基地,孵化127家半导体企业,芯片研发周期缩短50%。2024年,“八市一区”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3.85亿元,同比增长21.7%,成为长三角创新要素奔涌的“黄金走廊”。
德勤中国政府及公共服务华东区主管合伙人严庆乐表示:“本次白皮书聚焦于C-H-A-I-N模型,即Convergence要素、Hub交通枢纽、Ascendancy产业高地、Innovation创新策源、Nexus生态节点五个维度,系统梳理了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产业规模和发展优势。”
作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“桥头堡”,普陀区牵头建立“三张清单”机制(资源、需求、合作),目前已梳理资源清单311项、需求清单298项、合作清单196项。依托长三角政务服务“一网通办”,实现52项企业事务跨省联办,40类高频电子证照共享互认。全区已集聚施耐德电气、罗尔斯罗伊斯等6家外资研发中心和42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。
白皮书进一步明确,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将重点聚焦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等产业链股票配资推荐,积极推动“双向飞地”模式。例如,上海与南通已形成“研发在上海、转化在南通”的协同发展体系。未来,普陀区将持续强化资源整合与区域协作,助力长三角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。
兴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