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日适逢农历九月二十苗族赶秋节,正是湘西苗族同胞庆贺丰收的重要时令。今日农历九月二十,正值苗族盛大的赶秋节。这个被誉为"东方感恩节"的传统庆典,承载着苗族同胞对五谷丰登的喜悦和对天地万物的敬畏。在湘西、黔东北等苗族聚居区,此时正是"稻谷满仓粱,百果挂枝头"的丰收时节,让我们循着芦笙的韵律,感受这份独特的文化传承。这个源自《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》的古老庆典,承载着"感恩自然、欢庆丰收"的文化精髓成都股票配资,让我们通过"品二味,转秋轮"的民俗传统,体验这场充满欢歌笑语的丰收盛宴。
一、品二味
赶秋节的美馔犹如苗家姑娘手中的七彩丝线,既延续着古老技艺又织就着生活智慧。当秋场上的炊烟袅袅升起,当米酒的醇香弥漫山谷,这些蕴含深意的美食正诉说着"五谷丰登、六畜兴旺"的美好祈愿。
1、五彩糯米饭
苗岭山区流传"赶秋吃五色,吉祥进家门"的古谚,吉首矮寨至今保留着用植物汁液浸染糯米的手艺。将枫香叶、红蓝草、黄饭花、紫薯汁分别浸泡糯米,蒸制后呈现斑斓色彩,恰似秋日梯田的层层丰收景象。
展开剩余77%食材:糯米、枫香叶、红蓝草、黄饭花、紫薯、白糖
做法:1、上等糯米清水浸泡,分作五份分别用植物汁液染色。2、枫香叶取汁染黑色,红蓝草取汁染红色,黄饭花取汁染黄色,紫薯取汁染紫色,留一份本色。3、将五色糯米分层装入竹甑,文火蒸制一个时辰。4、出锅时撒入少许山蜂蜜,成品晶莹剔透、五彩分明。
2、酸鱼汤
"赶秋一碗酸汤鱼,岁岁年年庆有余"的习俗风靡沅水流域,用土法发酵的米酸调配鲜鱼,佐以山野香料,酸辣开胃的滋味正是苗家"以酸代盐"饮食智慧的完美呈现。
食材:鲜活鲤鱼、番茄、米酸、木姜子、鱼香菜、辣椒
做法:1、鲤鱼现杀去腥,用米酒腌制片刻。2、米酸与番茄同熬底汤,加入秘制香料包。3、鱼块入锅文火慢炖,保持肉质鲜嫩。4、起锅前撒入木姜子与鱼香菜,酸香四溢引人垂涎。
二、转秋轮:八人秋千传情意
自古苗寨便传"赶秋不打秋,白来走一遭"的谚语,这日各村寨都会在秋场竖起高大的八人秋千。秋千轮高六米,采用传统榫卯结构搭建,四男四女分坐秋千板,随着秋轮旋转对唱情歌。当秋轮停止时,停在最上方的青年要献歌一首,若对答不佳则需继续悬坐高空,引得全场欢笑不断。
秋公秋婆扮演者手持稻穗与铜铃,引领祭祀队伍绕秋三轮,感恩"秋公秋婆"赐予丰收。年轻男女们身着盛装,佩戴叮当作响的银饰,在秋千架下以歌传情。老者们则在秋场边摆开棋局,进行苗族传统山棋对决,延续着"以棋会友"的古老传统。
三、赏绝技:刀梯舞狮显神通
赶秋节最令人惊叹的当属苗族绝技展演。赤足上刀梯的勇士如灵猿般攀上三十六把钢刀,在顶端表演"金鸡独立"。舞狮队在高耸的八仙桌间穿梭腾挪,最高可达四十五张桌子,引得观众惊呼连连。夜幕降临时,村民还会表演踩铧口、摸油锅等傩技,展现苗族人民无畏勇敢的民族精神。
如今的赶秋节更创新推出"非遗+"模式,将传统民俗与现代元素完美融合。除了保留苗鼓、苗歌、武术等传统项目外,还增设了乡村篮球赛、非遗研学体验等新内容,让这项千年节庆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。
庆五谷丰登,续民族血脉!承蒙阅览民俗记的节庆分享,若得您喜爱成都股票配资,敬请相传相告,您每一次分享都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好守护!
发布于:山东省兴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